久久精品国产大片免费观看|久热精品在线视频|国产高清精品aaa|日韩综合永久久网

  • <small id="vt5ti"></small>
    1. 陳芬:濃濃的年味,讓人回味

      2024-02-17 10:38:18 來源:平潭網 作者:陳芬/文

      父親和年


      作者:陳芬

      一說起年,大家想到的一般都是母親,可我想到的卻是父親。

      過年總是和美食分不開,而我的父親是會“辦酒席”的。他以前給在萬順頭開飯店的二姑丈打下手,刀功、火候、味道,樣樣看在眼里,記在心里。勤快、好學的他漸漸地也能操持酒席。

      年到了,父親可要大顯身手啦。

      臘月廿八,先做“茶食”和“寸棗”。吃過晚飯,就開始和面,這個面可有講究了:父親在一個褐色敞口瓦缽里加了面粉,多少面粉配多少白糖,加多少蘇打,加多少豬油,他心中都有數(shù)。只有配比恰當,炸出來的“茶食”才會酥脆可口。

      圖片

      接著揉的,還有糯米粉加糖和適量的水,這是做“寸棗”,也加了適量的豬油,這樣做出來的“寸棗”入口即化。

      圖片

      圖片

      圖片

      接著在四方餐桌上搟面。父親動作嫻熟,不一會,一張厚薄適中的面就搟好了。用搟面杖當尺子,橫著劃幾刀,再把面疊在一起,切成三角形或是四邊形,如此做了幾張后,父親就叫媽媽生火。

      圖片

      圖片

      等到大鐵鍋里的油大約七八成熱時,下入切好的面片。小小的我從餐桌邊移到灶臺前,拿一張小凳子站在灶臺前,盯著鍋里一下子膨脹開來的面片,驚呆了!父親用鍋鏟輕輕地翻動,白色的面片漸漸金黃,父親拿起大漏勺一把裝起“茶食”,把油瀝干。

      父親拿個小碗,先裝了幾個“茶食”在碗里,告訴我等涼了再吃。我總是不能等,小心地捏著一塊“茶食”,咬一口,燙燙的軟軟的!稍涼,再咬就嘎嘣脆,頓時喜笑顏開。

      圖片

      父親和母親,一個灶上,一個灶下,如此炸了三四鍋小零食,又炸了七八鍋各種魚烰(平潭話音譯):帶魚烰、馬鮫魚烰、紅糟鰻魚烰,再炸一條全魚,大年三十晚上做糖醋魚。

      圖片圖片

      臘月廿九晚上,父親要做各種魚丸?,F(xiàn)在吃魚丸是再平常不過,可那時只有“辦酒”才能吃到這種美味。因為要使魚丸有味道、又有勁道,是需要工夫的,平常人家可做不出。

      圖片

      馬鮫魚事先洗好,片成兩片,取出中間骨頭。父親拿一個不銹鋼湯匙把魚肉刮下,粉紅的魚肉翻卷著,一勺一勺地被放進瓦缽里,一會兒只剩下一張青色的魚皮。我嚷嚷著也要做,父親就拿了勺子讓我學著刮魚肉,一點兒,一點兒,我刮得可認真了。父親總是夸我,不嫌棄我愛搗亂。

      圖片

      圖片

      魚肉刮好了,要先稱一下,稱好后再根據(jù)魚肉的多寡加水、鹽、味精、淀粉,父親先把魚肉和佐料調和好,再把魚肉團分批放進石臼里舂,直到木頭的錘子打起魚肉發(fā)出“啪啪”的聲音,黏性十足。

      圖片

      舂好的魚肉放進瓦缽,加點蔥花,用手使勁地順時針甩動,上勁到能擠出一個個丸子,這就可以下鍋煮了。

      圖片

      圖片

      母親已經燒好一鍋開水,蒸汽騰騰中,父親一手擠丸子,一手用勺子把丸子下到鍋里,一個接一個,屋子里彌漫著魚肉和蔥花的香氣。父親在灶臺上擺上碗,每個碗里盛上十來個,湯里加點鹽和醋,撒上蔥花,一碗碗鮮香美味的魚丸端到飯桌上。

      圖片

      圖片

      圖片

      “鼎頭”的美食特別好吃,那熱乎乎、酸酸的湯水刺激著味蕾,湯匙碰著碗發(fā)出的叮叮聲都留在了記憶里。那是父親的味道、年的味道。

      下了一鍋魚丸后,在魚肉漿里加上黃花菜(金針)丁,用筷子擠出長條形下到鍋里,這是魚撮。另外留了一份魚肉漿搟成面餅,切成菱形小塊是魚片,切成長條是魚面。最后一團魚漿搟成面餅包上肉餡,這是魚餃。這三種做好后,下到湯里汆一下,五種平潭美食就做成了。

      圖片

      圖片

      圖片

      大年三十晚上,仍舊是父親掌勺,年夜飯是炸鰻魚、糖醋魚、炒冬粉、雜燴魚丸湯、瘦肉粉、糯米飯加甜湯。我吃不動了,父親就會給我們嶄新的壓歲錢,有一元的,也有兩元的。我把壓歲錢藏在枕頭底下,哥哥姐姐們把它藏在更隱秘的地方,過了一夜,便被母親收起來新學期報名用。父親又給了我們一些一角兩角的嶄新小零票,初一大清早哥哥就去街上買鞭炮去了。

      圖片

      圖片

      年,在父母親的忙碌中過完了。那濃濃的年味,讓人回味。

      春節(jié)

      是我國最為重要的一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

      所謂年味

      就是年俗的味道

      在年味里

      有著說不完的故事

      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

      那么

      平潭的年味

      都藏在哪里呢?

      縷縷香氣

      沁人心脾
      春節(jié)期間
      它不僅是平潭本地人
      家里的“??汀?br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outline: 0px; max-width: 100%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 overflow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"/>還會銷往全國各地
      名滿天下
      既有顏值又有實力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平潭水仙花已有近300年的自然繁衍歷史,花期長、花箭多、矮壯健美,素有“水仙花王”的美稱。正因為平潭水仙獨有的特性,并且在春節(jié)期間開花,使得水仙花成為了“鬧春使者”,暢銷全國。

      在平潭
      它是舉行各種
      民俗禮儀的專用食品
      每逢過年

      家家戶戶的蒸籠上

      都有它的身影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蒸發(fā)糕是“平潭年”必不可少的習俗。發(fā)糕諧音“發(fā)高”,寓意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年年發(fā)、步步高、福運到。平潭人“起新厝”(蓋新房的意思)或是結婚都要在家中放一床發(fā)糕,以討吉利。

      它融合武術及舞蹈的精華

      陣型多變,步法精妙
      英姿颯爽,氣勢非凡
      是平潭傳統(tǒng)文化的瑰寶
      擁有450多年的歷史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平潭藤牌操是傳統(tǒng)節(jié)慶的表演項目之一,獲評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曾幾度走入中央電視臺,是平潭民俗一張閃亮名片,承載著海壇英雄兒女不畏強敵、英勇御敵的精神情操。

      它是民間傳統(tǒng)的

      一種街頭文藝

      像“蛇”,亦像“龍”
      平潭元宵節(jié)的“重頭戲”
      當它出現(xiàn)時
      氣勢宏大,場面相當壯觀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“燈牌蛇”是平潭傳統(tǒng)節(jié)慶的著名民俗文化項目之一。出游時,每人扛一架燈座(座上安裝3盞燈),手拿一根柱杖,歇息時可將龍牌統(tǒng)一擱在杖上。這就形成了一條可長達100多米、活靈活現(xiàn)的“龍燈”。

      它發(fā)軔于明末清初
      是平潭戲曲的“活化石”
      雕欄玉砌“音”猶在
      它是爺爺奶奶輩的最愛
      也可以成為年輕人追逐的
      時尚潮流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詞明戲是平潭最古老的戲曲劇種,有著“嵐島戲曲活化石”之稱。詞明戲以“高腔”見長,強調唱明臺詞,“其節(jié)以鼓,其調喧”是它的重要特點,在演奏過程中不用管弦伴奏,以打擊樂烘托渲染戲劇情景、人物表演。

      它是平潭人
      融在血液里的鄉(xiāng)愁
      當舌尖跳躍著它的鮮味

      那就是回家了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,平潭作為一個海島城市,四面環(huán)海,沒有工業(yè)污染、水質好,生猛海鮮自然是平潭人年夜飯的必備佳肴,也是過年送禮永恒不變的主要選擇。

      它是平潭人
      離不開的美味
      如果有人問你

      家鄉(xiāng)有什么特產

      你肯定會說起它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春節(jié)期間,走在平潭城區(qū)的農貿市場,顧客們都在選擇合適的海產品包裝成禮盒,作為走親訪友的伴手禮。平潭海產品的品類十分豐富,像紫菜、蝦干、墨魚干、干貝、即食魚干等都是過年送禮時十分熱銷的海產品。

      年的味道

      就在我們身邊
      它亙古不變
      卻又形式多樣

      屬于你的年味
      又是哪種風格?

      陳芬(筆名青瓷),福建平潭人,平潭城北小學教師。工作之余愛看書、寫字,閑暇時間多做“無用”之事,用心感受生活真、善、美。

      《中國平潭》開啟“大美平潭”欄目,向全國各地的作家、文旅達人、背包客等征集書寫平潭風光、人文風俗、歷史文脈的美文,文章要求5000字以內,詩歌50行內。投稿郵箱為:3234500686@qq.com,來稿請注明“大美平潭”并注明作者姓名、聯(lián)系電話、銀行卡號(支行)、身份證號等信息。作品體裁為散文、隨筆、詩歌(限于現(xiàn)代詩)等。(請作者發(fā)一張個人生活照以及300字內的個人簡介,若稿件有選用刊發(fā),有薄酬)

      責任編輯:詹翔宇

      最熱評論

     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